三亚大桥“新生”: 承载过去、现在和未来

房产那些事儿 2017-06-25 09:56:4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为改善三亚市的城市交通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三亚市政府决定在今年5月对三亚大桥进行重建,2018年1月建成通车。

三亚大桥原旧桥始建于1967年,全桥长222.4米,桥面全宽9.5米,双向两车道。1994年在旧桥基础上进行加宽扩建,桥宽27.5米,双向四车道。

三亚大桥桥头的标志石牌

即将被拆除的三亚大桥鸟瞰图

建成后的三亚大桥效果图

导行钢栈桥正在施工建设

美丽的三亚大桥夜景

近年来,三亚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车辆急剧增加,原有桥梁设计荷载等级较低,桥梁结构逐渐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经专业机构检测,三亚大桥被评定为E类(第五类)危桥,需拆除重建。

三亚大桥与潮见桥,连接着三亚东、西城区主干道,构成了海南东线高速进入三亚市区的“排名前列栈道”,日均车流量大。为改善三亚市的城市交通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三亚市政府决定在今年5月对三亚大桥进行重建,2018年1月建成通车。服务三亚市民50年的三亚大桥,拆除重建后将以全新的姿态亮相、服务三亚。建成后的三亚大桥,长250.6米,宽34.5米,双向六车道,并设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

雨后的三亚清新怡人,阳光下的三亚大桥更显雅致。6月中旬,三亚日报记者在三亚大桥施工现场采访,站在三亚大桥上,可见渔帆点点,脑海里不禁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漫步三亚大桥,既能看风景,也会成为风景。桥,总给人太多的想象。

三亚大桥的建桥工艺一流

三亚大桥位于三亚市区三亚河内港河口处,原建于日本侵琼时期;经过多次的改建,于1967年12月专款改建后,正式通车成为三亚市干线公路排名前列大桥,属永久式桥梁。三亚大桥采用灌注桩及预制吊装大跨度梁组合桥面的建桥工艺,开琼岛之先例,技术一流。

据史料记载,1939年2月,日本侵略军分别从海上、空中进攻三亚,后紧急修筑飞机场、军港、仓库、码头、铁路和公路等,为完善基本交通布局网,连通榆林至三亚交通,建造“汐见桥”(后称三亚大桥)、金鸡岭桥和潮见桥。三亚大桥全长306.5米,是一座贯入式桩基及多柱式墩台的木质桥梁,桥面为沥青路面,只有一条车道;潮见桥位于临春河下游,全长31.4米,3孔木质桥;金鸡岭桥长84.40米,均为方便日本侵略者前往田独、榆林的交通往来。日军将三亚作为军事战略基地,为日后入侵中国广西和东南亚一带做准备。日本还通过驳船沿三亚河、临春河逆流而上运来粮食和盐等资源,而盐是战时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

“为了保证重建期间车辆和行人通行不受影响,按照计划,在拆除旧桥前,首先要在三亚大桥上游部分临时建设一座长260米、宽23米的导行钢栈桥,连接河东、河西路。5月20日,导行钢栈桥已开始施工建设。”负责三亚大桥建设的三亚市住建局应急中心总工陈体接受三亚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导行钢栈桥计划6月25日之前完成桥梁主体搭设,7月1日之前具备通车功能。导行钢栈桥建成通车后,再对三亚大桥进行拆除,新的三亚大桥预计明年春节前建成通车。

“建成后的三亚大桥,长250.6米,宽34.5米,双向六车道,并设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陈体向记者介绍说,三亚大桥已经服务鹿城市民游客近50年,连接三亚东、西城区主干道,日均车流量极大。如今桥体逐渐出现断裂,已被检测为E级危桥,需拆除重建。

据悉,今年三亚总计投入16.8亿余元,开工新建包括三亚大桥在内的5座桥梁项目和10条道路项目,打通中心城区交通性主次干道现存的交通瓶颈,缓解三亚城区道路交通压力。

三亚大桥的“发展史”

风雨五十年的三亚大桥,承载着太多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954年,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从崖城搬迁来三亚,此后三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才真正起步。当时三亚市区还是大片荒沙,到处是野生仙人掌,还有不少坟墓。以三亚河为界,人们把三亚河西面称为河西沙坝,分布着儋州村、四家园、吴家园等村落,而港门村、榕根村、月川村、下洋田等村落则零零星星地在三亚河以东的河东沙坝,河流两岸的百姓出行往来还只依靠三亚大桥和潮见桥。

解放前海南岛修建的桥梁设计标准低、技术落后、基础深度不够,因此常被水冲垮,解放后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70年底,海榆东干线改造的旧桥涵20余座,1979年共改建西线桥梁17座,同时对三亚境内不符合标准的旧桥梁进行大规模改造,如三亚大桥、潮见桥等大型桥梁,在当时资金、技术、材料等极其有限条件下,桥梁整体设计标准不高。直到海南省建省后,三亚市内桥梁的改建、扩建工程才按国家标准设计成永久性桥梁。

对三亚大桥修缮,解放以来从未间断。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是1966年,由海南行政区交通处黄钧工程师负责设计并主持施工,将其改建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大桥,改造后桥面长306米,桥面宽9米,中间有2条车道,两侧为人行道,从某种程度上减轻和缓解了南来北往人们交通运输的艰辛。1966年三亚大桥完成钻孔桩后,潮见桥施工与三亚大桥交叉进行,改建后的潮见桥全长31.1米,为单孔、三铰式空腹拱桥,跨径40米,潮见桥的设计开创广东省软基大孔径拱桥成功之先例。

随着三亚经济发展,人口逐渐增多,原有的道路桥梁逐渐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1986年新风桥、榕根桥相继通车,至此市区两桥“独霸”的局面才得以改变。1985年,政府筹资在三亚大桥上游约2公里处兴建新风大桥,1986年建成通车,新风桥西接新风路,连接河东、河西片区。

1993年10月,为了迎接凤凰国际机场如期通航,市委市政府决定在1994年7月1日凤凰机场通航前,大规模新建7座桥梁,当时成千上万的筑路架桥大军,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亚……

桥梁是城市的骨架,三亚大桥是连接河东、河西的主要桥梁,处在交通咽喉,而低矮狭窄的桥体当时已难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1992年10月,海南省交通厅将该项工程移交给三亚市政府,施工者们表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保证1994年1月三亚大桥竣工通车!1993年12月10日,三亚大桥竣工,比规定时间内提前20天完成任务,经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联合检查,该工程被评定为优良工程。改建后的三亚大桥全长306.5米,宽27.5米,迄今为止三亚大桥仍是市区最长的桥梁。

“13路5桥”:见证城市的成长和变迁

经过多年发展,三亚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南海上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三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13路5桥”见证了城市发展脉络的转型,也见证了城市的成长和变迁。

原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钟文,是一位书卷气颇重的学者型市委书记,当时提出建设“大三亚”的构想,其意蕴是:组团开发三亚,各个击破推进,成片联动拓展。这个设想在市四套班子中聚拢人心,形成共识,并铸成“集体掌舵,全员划桨”的合力,点燃起全市40万各族人民开发建设新三亚的热望。建设大三亚,一是国际化,二是旅游城。国际化指的是“大三亚”的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旅游城指的是“大三亚”的定位、规模、容量、结构和形象。通过“五个组团”、“四个区域”来设计、实施。

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作为迎接凤凰国际机场通航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了城市规划工作,完成崖城等4个片区的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强度,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较大进展。

1993年10月,为了迎接凤凰国际机场如期通航,市委市政府决定在1994年7月1日凤凰机场通航前,大规模兴建“13路5桥”。“13路5桥”是三亚有史以来较大的市政工程项目,“13路”分别指滨海路、月川路、新风路、二环路、金鸡岭路、南边海路、亚龙湾大道 、南山寺路、解放三四路、胜利路、人民路、东河西路、机场路等,总长43公里,“5桥”分别指三亚大桥、月川桥、金鸡岭桥、临春桥、丹州桥、总长1008.4米,路、桥均按四车道设计,总投资近7亿元人民币。由21个施工单位3000多名建设者施工,且只经过9个月27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就赶在1994年7月1日凤凰机场通航前开通。值得一提的是,长达6.8公里的6车道机场路的修建,竟不到100天就高质量地拿下,创造了超常规的“三亚速度”。

在铺路架桥的日子里,建设者们风餐露宿,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壮歌。

如今,城市的基础建设比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3路5桥”承担着这座城市的交通运输使命,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桥梁建设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三亚凤凰机场也顺利通航。“13路5桥”建成通车,犹如条条血脉和臂膀,疏通和撑起了整个市区的骨架 ,实现了市区人流、车流的大环通。从此,一座现代城市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水准开始显露了:以三亚升格前的1987年为基数,6年来城市面积扩大了3倍,主街道增加了8条,市区环行道路增加了13条,市街道路总长71.5公里,面积176万平方公里,为原来的8倍左右。环市桥梁新增8座,其中投资6000万元新建的月川大桥是海南目前较大的拱桥。路桥纵横交错,城市经纬扩张。三亚,从一个只有六、七平方公里的渔港小镇,发展到横纵30平方公里的滨海旅游新城,改写了“三亚自古一条街”的状貌。

三亚的桥: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桥梁是城市的骨架,它们静静地横跨在河流之上,悄无声息地淹没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中,那一排排整齐而厚实的桥墩,深深扎根河泥,共同撑起一道道便利的水上交通线……

三亚看桥城在水中,水绕城行,一座座横跨三亚东、西河的桥梁,横跨东西、贯通南北,成为城市景观中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三亚的桥有金鸡岭桥、月川桥、新风桥、临春桥、三亚大桥、潮见桥、三亚湾大桥、丰兴隆大桥、景观步行桥……这些桥都与三亚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每天,生活在三亚城区的人们,或行色匆匆,或悠闲自在地从一座座桥上穿行而过。

如今的三亚大桥从建成以后就一直是三亚市区的主干道。听当地一些老人说,上世纪50年代初,陆路交通落后,连接三亚城区和鹿回头地区的三亚大桥和潮见桥都是木结构单行桥,从榆林港、红沙港往来于市区都必须依靠摆渡才能到达对岸。河口摆渡成为人们往来的重要交通运输手段,摇橹行驶的小木船成为往返两岸的必要工具,如今,这些已成为远去的记忆。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潮见桥,位于三亚大桥东侧200米处,一直是三亚市区的主要桥梁之一,也是东线高速公路进入三亚市区的重要桥梁。1986年,新风桥建成通车,距离三亚大桥上游约1公里处,当时由三亚市多方筹资336.7万元建成。

位于三亚市迎宾大道西段的月川桥,横跨三亚西河,长约215米,宽33米。月川桥拱喷涂蓝色的月牙图案,象征蓝天;桥拱拉索装饰如同大海中的帆船;波浪形的蓝色装饰带,暗示大海永恒的波涛。

建设于2004年,总投资达800万元的三亚东、西两河的两座景观步行桥则是市民和游客休闲的优质去处。三亚东河景观步行桥东起白鹭公园,连接东河西路商品街一巷路口,全长170米,宽4米;三亚西河景观步行桥一端连接西河东路商品街一巷的另一路口,一端连接西河西路,全长250米,宽4米。华灯初上时,伴随着徐徐清风,站在桥头的人们欣赏着城市的夜景,灯光闪耀的步行桥和桥上的人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丰兴隆大桥,2006年春节前建成试通车。大桥位于三亚一环路的榕根交叉路口处,它北至三亚临春河北岸,该桥总长537.6米,宽20米,双向4车道,较大跨度为70米。该桥通车后,打通了三亚河东路与凤凰路的连接,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带动榕根片区的开发建设。

来到三亚湾畔,三亚湾跨海大桥的美丽身影展现眼前,这是凤凰岛与市区的少有通道。大桥主体工程投资3100多万元,设计长度为390米,桥面宽17米,抗风能力可达到12级。该跨海大桥连接着三亚国际客运码头人工岛和三亚光明路、滨海路。每当傍晚,在海面上,跨海大桥借助着亮丽灯光展示着自己彩虹般的造型,成为三亚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采访结束,要离开三亚湾跨海大桥时,脑海里又浮现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来源:三亚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