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探路“双修双城” 民生排名前列景观第二成典型

焦点网友99001092438 2016-09-26 11:30:07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三亚市第十小学雨水花园及校园是该市排名前列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也是排名前列个海绵项目建设校园。 三亚“双修双城”蝶变篇 海南刚建省时的三亚、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三亚、如今正打造精品城市的三亚,鹿城的几种“发展形态”,游客曾先生都见过。第三次来到三亚,他只 觉得这座城市又变了,“不是高楼拔起的简单变化,而是三亚

三亚市第十小学雨水花园及校园是该市排名前列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也是排名前列个海绵项目建设校园。

三亚“双修双城”蝶变篇

海南刚建省时的三亚、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的三亚、如今正打造精品城市的三亚,鹿城的几种“发展形态”,游客曾先生都见过。第三次来到三亚,他只 觉得这座城市又变了,“不是高楼拔起的简单变化,而是三亚的绿意更多了,抱坡岭、三亚河等的生态环境逐渐向好,城中村密密麻麻的房屋少了,同时有好几个公 园正在兴建……”

三亚又变了!

三亚是全国排名前列,也是目前少有的“双修”“双城”试点城市。把脉城市病疾,书写疗愈范本,作为先行者,三亚大力推进“双修”“双城”工作,以期营造体现居民需求、时代精神与文化理想的人居环境,为国内城市由扩张性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探路。

全新的理念,坚定的信心,果敢的谋划,沉稳的步伐,拼搏的精神……三亚传奇正在演绎。

征程,起航!鹿城,蝶飞!

探路,“民生排名前列,景观第二”成典型

9月金秋开学季,在三亚市排名前列中学教学楼前,刚升上高二的学生张耀参加了一次不一样的开学典礼,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排名前列课——“双修”“双城”主题课。

“这次开学排名前列课跟以往都不同,听了这堂课,我知道了‘双修’‘双城’其实就是修缮环境、修补城市,建设一个生态新城。”张耀说,三亚河不臭了,白鹭飞回了。

三亚河的变化,是三亚“双修”“双城”工作带给张耀的排名前列份惊喜;而对于三亚市排名前列中学的教师李炎来说,惊喜来源于下雨天校门口不再积水了。“以往下雨校门严重积水,校外的金鸡岭路和师部农场路更是‘汽车水上漂’。最近几场雨,积水没了。”

经过一年多的规划、攻坚,这座在“大脚美学”视野下的“海绵城市”,逐步绽放。

在城市修补过程中,三亚弥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品质等方面的历史欠账:完善路网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拆除违建为规范城市建设秩序,消除居民住房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品位品质;增加绿化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

“在‘双修’的生态修复方面,三亚要更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不仅关注城市景观、绿化、水系等单项工程,更要注重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等 城市生态大格局,要将生态格局作为城市布局的决定性因素。”国家住建部副部长黄艳表示,生态修复要注重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设和保护的协调关系、自然 与人的亲近关系,以及生态环境自身的生长循环规律。

阻击“城市病”的攻坚战中,三亚争当“转换中的典型、变化中的典型”。不管是生态修复还是城市修补,三亚坚持将民生置于首位。

“我们向解放路530多户居民发放‘城市双修’立面改造宣传册,实现双向沟通,投诉率为零。”三亚市住建局副局长吴墨凯表示,“以群众满意”是城市建设的标准。

让绿于民、让路于民、让景于民、让海于民,这是三亚“双修”“双城”的目标。三亚用实际行动向世人阐释,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

攻坚,一场旷日持久战

城市繁华地段,商铺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徜徉于骑楼风格建筑群中,流连忘返;街边公园中,果树飘香,花草繁茂,青山绿水,鸟儿栖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是未来三亚的生活图景。

“双修”“双城”综合试点将三亚推上舞台,也带来变革契机。转型之路,由此开启。

山、海、河的“三大修复”和城市修补“六大战役”打响了!

一排排棚户建筑轰然倒下,一个月,200多栋!

房地产项目被立即喊停,改建为果园、公园;

三亚河岸,94处排污雨水口得到整治,20处移动污水处理站为河水净化;

……

三亚速度,令人惊叹,也引人担忧:轰轰烈烈的“双修”建设是否会“雷声大,雨点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能否持之以恒,造福后人?

三亚毅力,做出了解答。

53人专家团队驻扎三亚,规划“双修”蓝图。50余次与相关部门、区对接协调,10余次项目审查会、指导协调会,《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等6项规划编制完成。

三亚市首部地方性法规《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出台,“双修”成果得到了法律保障。而后,《山体保护条例》、《海岸带保护规定》等地方法规相继 起草,制定了《三亚河水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14项部门管理规定,颁布了《三亚市“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建设标准指引》等6部技术标准和建设导则。

“设计、实施、推进、保障”,蓝图规划、政策法规为三亚“城市双修”保驾护航。“我们按10年期分阶段推进,专家不但参与设计,也全程参与项目实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俊说。

发扬传承三亚精神

9月18日18时,三亚淅沥沥飘着小雨,在东岸湿地公园项目施工现场,被病魔折磨的三亚市园林环卫局副调研员邓新兵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督促施工进度,把关施工质量。

“邓新兵带病坚守岗位,奋战在排名前列线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张琦为奋战在一线的“双修”“双城”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天未亮他就赶到工地,天黑了打着手电筒查看工程进度情况。为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建设,他常常不能按时回家吃饭,又由于他身体的特殊性,有很多 食物需要忌口,不能在工地上吃饭,所以他常常是饿着肚子工作。”一名东岸湿地公园项目施工人员向记者感慨,邓新兵是“拼命三郎”。

像邓新兵这样的“拼命三郎”,在三亚“双修”“双城”建设之中,并非个例。在城市工匠队伍中,“白+黑”“5+2”的三亚精神纷纷涌现,推动着“城市双修”项目平稳、有序、保质地进行。

烈日下的“湿背哥”、制表组里的80后“夫妻档”、深夜蹲守户主家门的“小虎队”、变身“黑妹”的“娘子军”等三亚精神楷模纷纷涌现,感人故事传为佳话。

他们是三亚“双修”“双城”建设的工匠,更是“担当、实干”三亚精神的代言人。

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双修”是先进理念设计出来的,更是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用心血汗水拼出来的。这种朝气蓬勃、舍家忘我的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正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一湾碧水开明镜,三面青山列画屏。“‘双修’,让三亚更美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三亚“双修”的追求是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 城市建设典范,纳天地于怀,笼精华于身,系百姓于心,营造体现居民需求、时代精神与文化理想的人居环境,追求城市的较高境界——诗意地栖居。

手记:一座城,一座好城

怎样的城市算一座好城市?有人说“经济发达、社会稳定”,有人说“生活方便、文化多彩”,有人说“城市美丽、百姓幸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院长杨保军总结道:一座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包容、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宜人、安全保障有力的城市,是一座好的城市。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在不断的学习成长、调整改进中,向着更好的自己迈步;城市亦是如此,需要在不断的建设发展、改革完善中,逐渐成为百姓的更美 好家园。全世界包括中国的不少城市,都经历过高速城镇化、城市扩张建设、粗放型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认识和能力的不 足,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文化、城市品质方面留下大量的历史欠账,“城市病”愈发严重,既影响了居民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城市进一步发展, 因此整治改善迫在眉睫。

如何整治改善?作为“城市病病号”之一的三亚先行探索,开展推进“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修复山、海、河,需要的不仅是决心,还有 恒心。在光秃矿山上栽下一株株树苗,在海边沙滩上覆上一片片植被,在污水集中源头安装一个个移动式处理站,如今三亚的生态环境正不断向好。而拆除违法建 筑、改造城市绿化,需要的不仅是魄力,还有毅力。上万栋违建应声倒下,280多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破土而出”,如今三亚的城市面貌已有明显变化。

笔者一友人从几年前开始,因工作原因时常出差到三亚,“乱”是他对三亚的不变评价:城市治理乱、生活环境乱……而自去年起,他发现三亚有了变 化:城市的绿意更浓了,山上、河边、路旁,绿植润眼;三亚河水清了、不臭了,周边还开建多个公园;有疑问有诉求不愁没人管,12345有事找政府;到最近 接连几场大雨,三亚的几条交通主干道也几乎不见积水……

友人说,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向好,完善功能、城市品质提升,这些都是内外兼修、立足长远的民生工程,而其背后,离不开城市本身的内在推动。这股内涵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推动一座城向一座好城蜕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三亚的未来可期。

(来源:海南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